昨天看到台北交通局又有個新計畫,想要讓台北公車都走直線,要轉彎就換車。(公車路線若捷運化 省時/2006.03.14中國時報;公車變革:只走直線 沒有路線/2006.03.14聯合報;公車不轉彎 民眾罵翻:多此一舉!/2006.03.14TVBS;北市新構想 公車直走不轉彎 車資難拆帳 公車業者反對新制/2006.03.14台視新聞)聽說好處是可以避免重複路線的車子空跑,減少公車數量。另一個說法是,只要你知道目的地的方向,就可以一直靠轉車前往,不必記住公車路線,方便大家搭車。
這還只是計畫,北市交通局還需要研究以及說服公車公司,因為公車公司原本的路線有他們的收益,要把路權重新劃分,顯然北市交通局會需要用力拉扯一下。
這個消息在媒體報導中,訪問了一些民眾,當然得到一些罵聲。原因跟公館公車專用道的晦氣未除,馬上又來個異想天開的計畫脫不了關係。不過過程中,我關切的是公車使用者的團結。台北縣市使用公車人口不少,但是有沒有公車使用者團結組織呢?上網搜尋一番,發現只有針對一個部落格(公車輓歌部落格:【公車電視化,人權正退化】)以公車使用者為訴求,針對的是公車上裝設電視的問題。
或許公車族可以直接去找消基會,來反應自身權益的問題。而且各家客運現在也都有客服電話可以申訴。可是像目前這個問題是超越客運業者,由統管地區公車政策的交通局搞烏龍,那麼權益要怎麼爭取呢?雖然現在有很多媒體提供民眾論壇(公車捷運化障礙賽跑?王達民/文字工作者(台北市)/2006.03.15聯合報)、爆料專線,可是媒體的特性是爆發力強、持久力弱,時間一久,政策監督、市民權益還是不敵口水。更何況截至目前為止,我還沒聽到哪個名嘴、政評(倒是前幾週多個名嘴都熱情關切公館公車專用道)來談這個問題,這兩天大部分的焦點還是集中在三一九懸案。
此外,公車捷運化聽說目前要編預算研究,可是公車使用者的意見會被列入考慮嗎?或是交通局認為需要協調的只有客運業者,而廣大面目模糊、散沙一盤的公車使用者,則被放在協調計畫之外?
換個角度來想,如果公車使用群眾沒有一個組織,或是可以累積意見的空間,或許在技術面上,就是給了交通局一個忽略、忽視、可以技術犯規的機會。
至於國外,有沒有這種公車族團結組織呢?我找到英國的bus user UK。這個團體的目標是讓公車族能在運輸議題上展現聲音與力量、增加公車族在地區或國家政策的影響力,以及協助公車族與公車業者發展良好的協商溝通機制。這個團體還教公車族要是想要執行顧客抱怨該如何按步驟、說清楚講明白。雖然他們沒有討論區什麼的,可是顧客抱怨的教育,讓我覺得非常受用,該怎麼對客服或是抱怨受理方,提出清楚的訴求,這是公車族非常需要學習,免得在氣頭上胡講一通,不但意見得不到重視,有時落得奧客的臭名。在英國還有公車糾紛裁判所,如果你向這個單位提出申訴,公車業者有義務向他們做出報告,解釋到底為什麼會有糾紛或是抱怨發生。只是讓我想到台灣也有所謂的首長信箱,可是好像常常給人石沈大海,或是敷衍回應的感覺。不過可以看看裁判所的年度報告,裡面還努力證成裁判所存在的價值呢。
其實作為觀光都市,交通運輸監督機構是非常重要的,像是倫敦官方的交通監督單位:倫敦交通監察,就是涵括所有倫敦運輸工具。不過官方就是官方,會有程序、表格等等。你得先向該交通工具經營者申訴,要是不滿意才能轉向倫敦交通監察,不過至少不錯的是這個程序算是夠公開。不知道台灣是不是也這麼公開呢?要是你搭車不滿意,可以找業者,然後上去是誰呢?那個單位?那隻電話號碼?我想這些程序步驟要是能簡便便民,我認為還是得有自助組織,只是期待官方自己變好,太不切實際了。
---
目前官方提供便公車民的服務有以下幾個網站
北市公車查詢系統,這邊只有查詢沒有申訴或是討論的設計。
北縣乘車服務系統,這裡面有討論區
高市的公車查詢
新竹市區公車
台南市公車查詢,可惜裡面的java開起來真是慢到冒汗,不過有設計討論區。
馬祖政府給了南竿的公車時刻表,就一張時刻表,但是挺清楚的。
台東縣政府底下公車的一頁。
台中市政府也搞個flash公車網,這網頁設計又貴,下載慢,使用有真的方便嗎?這裡有討論區,雖然威脅會刪除不當言論,不過有得討論算是誠懇度提高些些。
基隆市公車處的就很簡單明瞭,有意見信箱也有民意論壇,其實信箱有信箱的用途,可以直接給意見,可是論壇的好處是看見其他公車使用者的狀況與問題。
桃園縣也有公車查詢系統,不過在孤狗上卻是在六、七頁之後才找得到。雖然給了民意表達的機會,可是只有信箱,寫了有種石沈大海、鹽粒入糖罐的感覺。
至於目前北市交通局長自己的頁面上,沒有首長信箱可以連結,連給意見都不是很方便,但有局長電話02-2722-0377。不過有公車申訴電話02-2729-1181,至於申訴有沒有用?效率如何?大家可以測試看看。
最後發現了一個公車族自主組織:九線公車,他的連結裡面可以看到各地公車族區透過網路家族組織。雖然目前九線看起來比較像是公車迷的網站,可是自主意識有開始就值得期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