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-12-02

美國天使在台灣

美國天使》,台灣的HBO選在昨天世界愛滋日放映,影片本身是循著美國八○年代的愛滋與同志社群的脈絡來談。但是在宣傳上卻不太這麼提,只是強調這部片的卡司。或許是回應近期希望把愛滋與同志脫勾的態度而來,所以不把這兩者談在一起,可是影片本身卻是明明白白的回看那段歷史,那段怎麼把愛滋當成天譴的歷史。

這是一段歷史,或者按照影片的方式來說是不只一段的歷史,畢竟迫害人的、偽善的歷史,不只一段。

影片中由老戲精Al Pacino演的右派政客律師Roy Cohn(wikiQueer History),在被他自己的家庭醫師診斷出來是愛滋病的時候,用強悍而霸道的態度質問醫師敢不敢說他是同性戀。

他的理論是:
我只是跟男人做愛,玩玩,我不是同性戀。同性戀是那些反歧視法推了十幾年都無法通過,沒有影響力的那些人。而我,Roy Cohn,如此有影響力的人,怎麼會是同性戀呢?

這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小段。

整個故事座落在美國,八○年代,雷根執政,保守勢力上升,種族、性別、性傾向辯論緊張,社會氣氛緊縮的時代。動不動就會出言冒犯人,相愛的人卻畏懼彼此,陌生的人能帶來安慰。
我覺得這是很豐富的一個故事,歷史的材料很豐富。(當中還提到麥卡錫年代的一個大案子-盧森堡案,這邊也有寫得很詳細的文章

片頭的畫面每次等到天使抬頭,都讓我有種震撼。誰能與天使對眼,面對天使的逼視呢?

麥卡錫時期其實離我們不遠,就是五○年代,台灣也正在白色恐怖中的年代,那是個全球都有著軍事高壓,壓制言論自由,捉拿思想犯的年代。八○年代又更近了,那是新保守主義上台的年代。冷戰、星戰,大筆的花費,看不見弱勢的壓迫。所以這證明人們是健忘的,或是這些故事還沒有進到歷史,沒有成為我們應該反省的材料。

小說在台灣也出版了,時報出版的,孫憶南的譯者序裡面也提到了雷根政府的態度。另外可以參考的是去年(2004.06.12)雷根過世,愛滋病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在中國時報論壇(A5版)上寫的〈雷根的沈默 愛滋的吶喊〉。

關於美國天使這個故事,權促會保存了郭強生的文章
那一雙搧動彩虹的翅膀 --- 我看《美國天使》〉
。我覺得是一篇很好的導讀,對於不熟悉當時狀況的人想要入門,閱讀這個糾結美國政治、歷史、以及各種社會力的故事,能夠提供許多線索與脈絡。

---
以這篇小文記晶晶書庫二審敗訴,有罪判決確定的這一天。這一天,我們也在歷史記上一筆。

沒有留言: